擇賢堂正殿(「大雄寶殿」)主祀觀音菩薩,神龕中供俸韋馱、迦藍護法、濟公活佛、彌勒佛、普賢菩薩及千手觀音。左殿(今稱「觀音殿」)供有觀音菩薩,善才、良女,右殿(今稱「地藏王殿」)則供奉地藏王菩薩。而本堂右護龍「開山堂」則供有清水祖師、地藏王菩薩和腰治姑像。
和其他先天的齋堂比較起來,擇賢堂神祉供奉的情形所表現的空門化現象相當明顯。在先天派齋堂中,一般都在正殿供奉觀音菩薩(先天派中通稱為「南海古佛」),兩側則是配祀善才、良女。而正殿兩側,一則供奉「合堂歷代九玄七祖無始宗親暨師友蓮座」之「七祖廳」,另一側則是供奉對本堂有功人士的「祿位廳」。據瑞妙師表示,堂內兩側原來確為「七祖廳」和「祿位廳」,後因廳內牌位眾多不易管理,而且為顧及視覺上的美觀起見,遂於四年多前舉辦梁皇法會將之燒化超渡,並集中供祀於今開山堂內。此一空間特色今在擇賢堂已不可見,其空門化可見一斑。
<資料來源: 徐明福,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(1998)【台南市第三級古蹟擇賢堂調查研究及修護計劃】。台南市政府。>